2008年05月02日04:09 来源:南方报业传媒集团-南方都市报
白头再聚首 意气仍激荡 春草成树,不息自强。春华秋实,无怨无悔。我们没有虚度年华,没有辜负母校。今后的道路仍然漫漫,当年的书生意气还在胸中激荡。 ———重返校园,回首三十年,蔡东士感慨道 本报讯 昨日上午,中山大学“见证改革开放30周年———我们的峥嵘岁月”77、78级校友聚会在中大怀士堂举行。在上世纪80年代欢快嘹亮的流行曲中,700多名从全国各地乃至海外赶来的校友狠狠地抒了一把情。 昔日流行曲勾起往事 重温青春岁月在老歌唱家于淑珍《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》中拉开序幕。多媒体展示屏上翻出发黄老照片,温婉的歌声在小礼堂回响,一位77级校友激动地告诉记者,“这就是我们当年最喜欢的歌曲,电影《甜蜜的事业》插曲!”当年,这首曲子与《年轻的朋友来相会》一样风靡校园。 关闭10年的高考大门在1977年冬天重新打开,学生大多数经历过上山下乡,十年浩劫。携女儿赴会的77级校友、河源市市长刘小华记得,自己就是在田头接到录取通知书。时隔30年,女儿刘慧子考入中大中文系,成为了爸爸的“同门小师妹”,但滋味却完全不同。 “这是唯一在冬天举行的高考,570万年龄参差、背景各异的考生走进了考场,只有27万人被录取,我也是其中一位幸运者!”77级校友、中山大 学党委副书记李萍(第一张照片右一者,原哲学系学生,现兼任副校长并主管校友会工作—加注)回忆,当年拿着一口四块木板涂了油漆做成的大木箱,从海南岛坐着红卫船,黄水都吐光了赶到码头,昔日情景历历在目。 学长小礼堂内引吭高歌 作为华南地区的最高学府,中山大学、原中山医学院77、78级共招收了11个系近4000名本科生和7个系108名研究生。他们走出校园后,散布到了全国各地的各个行业,并逐渐成为各个行业的骨干和精英。 昨日的聚会,77级中文系校友、广东省政协副主席蔡东士也到现场深情回忆校园往事,“当年知青们走入校园,系主任感慨,以前听同学们高唱‘东风吹,战鼓擂,现在世界上究竟谁怕谁’,迈步进校,我们心里很怕。这一批学子进校后尊师好学,很感动……” 蔡东士笑称,当年文艺理论第一堂课,播放的是一部境外电影,全班同学感动得神魂颠倒,老师不得不严厉批评‘少见多怪’,还开导“要正本清源,夯 实根基”……重返校园,回首三十年,他感慨“春草成树,不息自强。春华秋实,无怨无悔。我们没有虚度年华,没有辜负母校。今后的道路仍然漫漫,当年的书生 意气还在胸中激荡。” “再过二十年,我们来相会……”在发言中,这位学长声情并茂地引吭高歌起这支《年轻的朋友来相会》。 老母亲替子与“历史”合影 以改革开放的名义再聚首,为纪念30年的历程,中大校友会在聚会上还特别举行“我们的30年”大型图片展,回首30年的成长足迹和风雨历程。 在贴满老照片的展板前,不少学子看照片,忆往事,甚至挥毫留言。在物理系展板前,坐着轮椅的老太太黄瑜在家人搀扶下颤巍巍与“历史”合影。老人 告诉记者,自己79岁,曾在中大物理系、历史系担任党总支书记,这次她是替远在大洋彼岸的儿子来完成心愿,她的大儿子高颂平是78级光学班的学生,目前在 美国工作,因为时间匆忙无法赶回参加聚会,专门委托母亲和家人代替参加,“把聚会的盛况拍下来”。 ■忆往昔 学生34岁老师36岁 77级中文系班主任叶春生老师在报到台前被学生“围堵”,“身体还好吗?”两鬓斑白的学生追问更多白发的老师。30年前,77级中文系学生入校,叶春生年方36,手下的学生中最小的16,最大的34,只比他小2岁。 叶春生记得,第一次组织班上的学生去中山纪念堂看《半屏山》,“34岁的拉着16岁的同学,就像叔叔和侄子”。结果16岁的小同学在纪念堂门口被小混混们把票抢走了,急得大哭,同学们想办法带他进去看了戏。 图书馆前排长龙 77、78级的“好学”常被提起,叶春生对这两级学生印象最深的是晚饭后图书馆前排起的长龙,“特别用功,特别刻苦,特别爱学习”,叶春生连用 了三个特别。1980年,班里的学生李材尧在跟着大家王季思学完古诗词后,专门写下一首诗:湖光月暗晓星残,教授书斋灯火阑。雾里乍闻江上笛,夜来船过许 多滩。 77级历史系校友陈春声(原文学院院长,新提副校长—加注)记得,当年图书馆门口排队,“玻璃都挤破了好几次。” 没谈恋爱好后悔 77级数力系杨泽军说,自己当年每天都忙着摆弄数学公式,羡慕中文系学生经常去看电影,“不懂谈恋爱,现在有点后悔了。”那时课外生活非常单调,但记忆中仍有经典镜头回放:陈冲的歌,中国球队大胜阿根廷队后在校园内烧背心,79级那个漂亮女生…… “当年的思想仍不解放”,77级中文系李材尧说,曾有同学上书学校要求增开《文艺概论》课程,但是系里答复“文艺没有一概而论的”,说《毛泽东论文艺》是世上最好的文艺教材。 ■看今朝 我们走过九曲十八弯 陈平原(中文系77级,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):某种意义上来说,我们是先天不足、后天失调的一代,唯一可以告慰的是,九曲十八弯我们就这么 走过来了,而且见证了我国30年来的进程和成绩。我们这代人很容易被定位为承接上一代和下一代的桥梁,只是起到承接时代转换的作用。但作为一个学者,我不 愿意被人家认为只是一座桥梁,不愿意只是做过渡时代的一个代表。这代人还有见证的意义,希望可以做出自己的成绩。 这代人肩负着历史重任 杨泽军(77级数力系,现为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局长):经过这么多年的工作,感到我们的责任非常大,因为工作以后,中间确实有断层。我们这 一批人肩负的责任非常重,经过这几年的工作和发展的情况来看,77、78级大部分人在重要的岗位上,为国家的发展做出很多重要的贡献。30年改革开放取得 这么大成绩,国家发展得如此强大,离不开从77、78级开始的教育改革,以及这方面的作为。 接下来是中国的30年 李大西(物理78研,中大美东校友会前任会长,美国国际华人科技工商协会主席—加注):我是78年后的第一届研究生,后来又“进京赶考”,成为中大第一批到美国的青年研究生。去美 国的第一个十年,是搞物理科研;第二个十年,主要是金融方面;第三个十年,在做金融工作的同时,也为中国发展高新科技、风险投资、吸引人才方面做了一些事 情。对国家变化的感受很深,三十年河东,三十年河西。我觉得接下来的30年应该是中国的30年,希望学友们好好珍惜、保重身体,善用接下来的30年。 昔年108好汉今日6000多 中大老校长感叹如今研究生扩招速度惊人 本报讯1977年冬季、1978年夏季,时隔半年的两届高考,共有1180万人参加了考试,67万人成为天之骄子进入大学校园。77级校友、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李萍在发言中感叹:“这是迄今为止全世界考试史上人数最多的一次,也是中国高考史上竞争最为激烈的一次。” 1978年研究生大门重新开启,中山大学是全国为数不多的首批招收研究生院校之一。生科院78级研究生、中大前校长王珣章说,1978年考入中大的研究生正好是108位,而中大从1949年至1967年20年间,也仅仅培养了177名研究生,这位老校长风趣地说,“用现在时髦的话,算是‘扩招’ 了,但这远远赶不上今日速度,中大如今每年招6000多名研究生,是30年前的60倍。” 教师代表、原中山医学院老教授马涧泉指出,77、78级学生填补了教育的鸿沟。78级研究生、曾担任中大副校长的徐远通教授介绍,78级招收的研究生,1/3都留校当了教师,他们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。 中大党委副书记李萍说,正是因为高考前体验基层疾苦的经历,这一代的大学生普遍怀有忧国忧民的使命感,这批人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、亲历者、实践者、推动者、奉献者和主力军,30年来实践证明,这一代人用行动回报了这个时代。 当年为什么有那么多中大学生进入中央机关?77级历史系校友、中大副校长陈春声自问自答说,他毕业的时候,61个学生有22个到北京去工作或考研,而近些年,中大毕业生到北京的越来越少了。中山大学现在每年有57%的学生招自广东本省,但却有95%的毕业生都留在了珠三角。“这是致命的问题, 中大学生应该有更大气魄。”陈春声说。 本版采写:本报记者 刘黎霞 周炯 韩福东 实习生 胡茜 吕婧 张磊 通讯员 李汉荣 刘泽炀 何欣 本版摄影:本报记者 张志韬 (责任编辑:刘超) |
返校见闻
中山大学77、78级校友聚母校见证改革开放30年
Back To Topic List |
|
Back To Topic List |